
鈦的需求急增與供不應求的對策
日本鈦協會的新會長野上一治于2005年7月5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談了目前的鈦市場狀況:日本2004年海綿鈦的產量為23 110t(比2003年增加了22%),接近歷史最高記錄(2002年為25 199t);發貨量為26 233t(包括庫存),比歷史最高記錄的2001年的25 107t高出41%。2005年1~5月海綿鈦的產量為11 869t, 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40%,已是滿負荷生產。2005年的發貨量估計將達30 000t,需求量大于這個數,供不應求局面持續。日本的海綿鈦公司已于去年制定了增產計劃,但完成這一計劃需要一定時間。東邦鈦公司于今年11月前將增產2 000t,住友將在明年4月前增產6 000t。日本以外的國家也紛紛制定了增產計劃,哈薩克增產2 000t(2006年)、美國TIMET 4 000t(2007年)、俄羅斯AVISMA 6 000t(2008~2009),中國兩公司為9 000t,但解決不了目前的供不應求局面。海綿鈦的價格平均增長了30%,也應該有所下降了,但這只能通過今后生產能力的增加來實現。
日本2004年鈦加工材的發貨量為17 387t,比去年增加了26%,高出歷史最高記錄的2002年14 481t的20%。2005年發貨量估計為17 500t,但也有可能超過18 600t。
鈦需求急劇增加的原因有:①航空需求回復比預想的要早;②中國的電力、一般工業需求急劇上升(出口到中國的加工材是近5年的4倍)、中東地區的海水淡化項目也極度活躍;③世界性的粗鋼生產的擴大,對作為鋼鐵添加劑的海綿鈦需求旺盛。
今后,鈦的需求增加估計會長期化,市場規模將呈螺旋式擴大。應慎重對待這次機遇,以確立穩定的供應。
馮穎芳 譯自日刊《金屬時評》